(1965年 12月 10日)
我們曾稍微談論過最後審判,雖然不夠詳盡。在最後審判
之後,就不會再有任何批判。這是象徵性的,只在說明,沒有批判的話人會更好。聖經上說
“不批判也不被批判”,意思是,如果你批判別人的真相,你就無法避免批判你自己。選擇用批判而不是去「知道」,是喪失安寧的原由。批判是感知的過程,而不
是基於認知。我們在前一節談到選擇時,涵蓋了這點。那時提到評估判斷顯然是選擇的先決條件。
批判總是涉及拒絕。批判不可能只強調正面的,不管是對內在或外在。然而,覺知而被拒絕的,(或經過評估而被判有欠缺的) 會存留在無意識之中,因為它被覺知了。在這方面,沃森【譯者註:John B. Watson 1878 ~ 1958, 美國心理學家】對無意識有很中肯的概念。事實上,它太相應了,使他正式將它與行為主義分開。他的看法是正確的。
「覺
知」令人困擾的幻相之一,是人以為他的覺知和批判沒有後果。這不是真的,除非人同時相信他批判否決的事物不存在。他顯然是不相信,否則他不會批判。無論你
的批判是對或錯,終究是無關緊要的。不管對或錯,你都是將自己的信念構築在虛幻中。任何批判都離不開這條路,因為批判暗示著一個信念: 你可以選擇真相。
你
們兩人都無法想像,完全沒有批判的認識你自己和你的兄弟,所帶來徹底的放鬆和深刻的安寧。如果你回頭看看以前的筆記,關於你自己和你兄弟的本質,你就會瞭
解,對他們任何的批判是沒有意義的。事實上,正因為你批判他們,他們對你就失去了意義。所有的不肯定來自完全虛妄的信念,認為你的批判是情非得已。你不需
要批判來使你的生活有秩序,你也確實不需要批判來整頓自己。
當你專注於真知時,所有批判自動中止,這過程使得認知可以取代覺知。人非常恐
懼一切他所覺知並拒絕接受的。他相信因為他拒絕接受,他就喪失了對它的控制。這就是為什麼他在惡夢,或比較愉快的美夢掩飾下看到它。任何你所拒絕接受的,
都不可能被帶進意識。它並不危險。而是你使它變成危險。
當你感到疲乏時,只是因為你評斷自己會被累著。當你嘲笑別人時,是因為你將他貶低了。當你嘲笑自己時,你就更可能嘲笑別人,只因為你無法忍受比別人更低。這一切都會使你厭倦,因為它基本上是令人沮喪的。你不會真的被累著,你是不勝其煩。
應付不斷的批判,實際上是令人難以忍受的。很奇怪,如此衰頹的能力竟然會受到那麼深刻的珍惜。但是這有個非常好的理由。(這取決於你所謂好,指的是什麼。)
如果你希望成為實相的創作者,雖然是完全不可能的,但你會堅持批判。你會充滿恐懼的審慎用詞,並且相信終有一天,你的批判將被用來對付你自己。至於被利用到什麼程度,端看你確信將批判作為你自己權威的防禦武器有多大效力。
權威,其實是創作權的問題。當人有了 “權威問題” 時,通常是因為他相信,他是自己的創作者,並且在投射中,認為你和他有同樣的錯覺而不滿。因此他覺知的情況是兩人在爭取自己的創作權。這是那些相信自己篡奪了上主力量的人,基本上的錯誤。【譯者註:這裡運用 author、authority、和 authorship 三個字的變化,將權威與創作連上更深刻的關係。】
這
信念對他們是非常可怕的,但根本阻礙不了上主。雖然,祂樂於撤消它,並不是為了懲罰祂的孩子,只因為祂知道它使他們不快樂。靈魂被賦予了自己真正的創作
權,但當人們選擇與自己的創造主分離時,他們是選擇了不具名的狀態。從此,“權威”
成了他們最害怕的標誌之一。權威被殘酷的運用,因為不確定誰創作了他,人以為自己來源不詳。這使他們認為值得考慮很有可能是他們自己創作了自己。
創作權的爭執,在人的頭腦裡留下了嚴重的不確定性,使得有些人甚至懷疑他們是否有被創造。儘管這看法有明顯的矛盾,在某方面來說,是比認為他們創造了自己更站得住腳。至少,它承認了,真正的創作權才能賦予生命。
只
有那些全心放下拒絕的人,才知道他們是不可能被拒絕的。你沒有篡奪上主的力量,你是喪失了它。幸運的是,當你喪失某些事物時,並不代表這些事物已經沒有
了。只是你不知道它們在那裡。「存在」並不取決於你辨認它或定義它的能力。看事物的真相而不批判,只知道它的存在,是絕對有可能的。知道這個道理,你就不
會質疑它的真相。
安寧是靈魂天賦的繼承物。每個人都有自由拒絕接受這份繼承,但他沒有自由安排他所繼承的內容。每一個人必須決定的基本問
題,是誰創作了他。最終所有恐懼都來自對創作主的否定,雖然有時是通過迂迴路線。攻擊從未指向上主,而只針對否認者。他摒棄了自己安寧的憑藉,認為自己只
是些碎片。這奇怪的覺知是創作權的問題。這同時也是閹割焦慮的依據,因為這兩個錯誤的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。
當這創作權的問題還繼續困擾著你們時,你和比爾都不可能找到安寧。但是,真相仍然是:沒有問題存在。沒有人不認為,自己是在某方面被禁錮。如果這是他自由意志的結果,他必定認為他的意志好像不是自由的,不然,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出,他對自己立場的推理是在繞圈子。
自
由意志必定導致自由。批判永遠是禁錮,因為它根據極度不穩定的慾望,將真相分割成片片段段。依定義來說,願望不是事實。願望暗示意願是不夠的。但是,沒有
人真正相信,願望會像意願一樣的真實。與其說 “首先尋求你天堂的王國” 不如說 “首先意願你天堂的王國”,這也是在說,
“我知道自己的本質,而且我願意接受我的繼承物。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