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

善護念

佛法既認為一切眾生個個是佛﹐平平等等﹐但是﹐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呢﹖因為他找不到自心﹐迷失了。如果自己覺悟了﹐不再迷失﹐個個自性成佛。因此﹐要成佛,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﹐這叫“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”。

我常告誡年輕同學們﹕你們以為兩腿一盤就叫學佛﹐不盤就不是學佛﹐那叫做修腿﹐不是學佛。打坐不過是修定﹐是練習身心向學佛路上的準備工作而已﹐這個觀念一定要搞清楚。

那麼﹐真正的學佛困難在什麼地方呢﹖就是“善護念”。這三個字也就是金剛眼。要想明心見性﹐認識自己生命的本來﹐求無上大道的這個心﹐有個大困難﹐就是思想停不了﹐打起坐來妄想不止。有人打起坐來﹐不是想丈夫﹐就是太太﹑情人﹑爸爸﹑媽媽﹑兒女﹑鈔票....不打坐還好﹐一坐下來﹐眼睛一閉﹐萬念齊飛。這就是此身煩惱不能斷﹐也是修行第一步碰到的問題。

佛法修持的方法雖多﹐總括起來只有一個法門﹐就是止與觀﹐使一個人思想專一﹐止住在一點上。譬如淨土宗的念佛﹐就是要唸到一心不亂﹐達到止﹑住的境界。作到了專一﹐一心不亂的時候是止﹐念頭停止了﹐由此就可以得定。

我們都聽說過老僧入定﹐真正入定到某一種 境界﹐時間沒有了﹐他會坐在那裡七八天﹑一個月﹐自己只覺得是彈指之間而已。不過大家要認識﹐這不過是所有定境中的一種定而已﹐並不是說每一個定境都是如 此﹐這一點要特別注意。佛法講修持﹐百千三昧的定境不同﹐有一種定境是﹐雖日理萬機﹐分秒都沒有休息﹐但是他的心境永遠在定﹐同外界一點都不相干。

所謂真正的定﹐佛經有一句話﹕如香象渡河 ﹐截流而過。一個有大智慧﹑大氣魄的人﹐自己的思想﹑妄念﹐立刻可以切斷﹐就像香象一般﹐連彎都懶得轉﹐便在湍急河水之中﹐截流而過了。假使我們做功夫有 這個氣魄﹐能把自己的思想﹑感覺如香象渡河﹐截流而過﹐把它切斷得了﹐那是真正的寧靜﹐達到了止的境界。這樣﹐初步的修養就有基礎了。

金剛經雖然在說大般若的修持﹐這個般若不是純粹的般若﹐他講的是般若的體﹐就是道體﹐及見道之體的修行方法。如何是修戒的般若﹖就是“善護念”這個要點﹐由開始發心修行到最後的成佛﹐就是善護念。無住就是定﹐善護念就是戒

~ 摘自南懷瑾著“金剛經說什麼”~

沒有留言: